学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党员“红商领航”,赋能“法商融合”

来源: 发表时间:2024-12-03 09:00:00字体大小:

山东政法学院秉持融合、组织、协调、创新的发展理念,构建起“以法学为核心,融法特色”的学科建设布局。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商学院党总支推行党员“红商领航”,通过点燃“红引擎”、筑牢“红心墙”、激活“红细胞”、高扬“红船帆”,构建“红色商学院”党建新模式,以此推动“法商融合”双优新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点燃“红引擎”——党建引领“精准化”

商学院构建“三统”工作法,找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切入点,推进党建更加精准地对接中心工作,通过统筹全局、统合特色、统贯成果,推动党建引领“精准化”。统筹全局就是在业务的难点、重点、亮点、创新点上发力,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实现全局业务重要节点上的党建精准引领;统合特色就是根据业务实际,从业务特色中生发出党建特色,在商学院“课证岗赛”四个特色教学环节上,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打造一支党员带头、群众给力的教师和学生成长队伍,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实现党建与业务特色的深度融合;统贯成果就是整合党建与业务的成果,形成成果群,以成果反向推动工作,实现工作与成果的良性循环,激发党建引领内生动力。

二、筑牢“红心墙”——党建工作“品牌化”

商学院通过党员“红商领航”、赋能“法商融合”,重点围绕“三有”工作方法,多方举措,打造“红色商学院”党建品牌,提升基层党建活力。聚焦“有形”——搭建党建红色“加油站”,通过打造红色个性化党员活动室,着力把党建阵地打造成“理论高地”“检查智地”和“交流园地”让党的声音通过红色“加油站”在基层落地生根。聚焦“有声”——吹响领航定向“集结号”,通过党课、宣讲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宣传手段,传播党的先进理念和优秀事迹,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倾听党员和群众的呼声,凝聚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力量。聚焦“有效”——打造提质增效“新引擎”,建设支部堡垒,同步细化党的组织结构设置,明确责任,切实做到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哪里就有攻坚克难的先锋团队,充分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三、激活“红细胞”——党员表率“全员化”

商学院充分激活党支部“供氧”生命力和党员“红细胞”功能,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充分发挥党员集体的先锋作用,形成教育与服务合力,通过定期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引导党员深刻认识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鼓励党员在工作中亮出身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做好师生发展的后盾,树立党员形象,形成有问题找党员的良好氛围。构建党建引领发展的“同心圆”,以党建为圆心,以师生党员为半径,汇聚各类力量,向外辐射至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师生群众,形成影响辐射圈,以“1+3+5+N”为半径,即1名教工党员、3名学生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多名普通学生组建一个成长小组,在学生学业、就业、生活等方面起到带动作用和联动效应,推动各项工作精准落实。近两年,4位同志主动担当参加四进工作组,2位同志积极作为下派挂职第一书记。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党建“同心圆”的激活与带动,学生学科竞赛取得了丰硕成果,2024年,79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191人次取得省级奖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四、高扬“红帆船”——党建成果“融合化”

在党员“红商领航”带动下,构建起“法商融合”教育培养体系。以党建促成效,学院开设优秀学生法商微课堂,引入交叉学科课程,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开展优秀毕业生党员线上“传经送宝”活动,增强学生对“法商”的山政归属感,为培育“法商融合”人才奠定基础。专业教师将课程思政与教学过程相结合,逐步实现党建引领与课程教学“融合化”。“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微信公众号获教育部“优质思政内容建设”培育项目立项,郑云辰获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山东省第三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高航《OBE理念下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体系与评价研究》获评山东省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王传刚《崇归悬河-黄河数字乡村文旅振兴计划》案例获评山东省本科高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张爱军获省法学会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陈锐及其团队申报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获得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在党员“红商领航”的持续引领下,党建引领中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电话:0531-88599763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解放东路63号 邮编:250014
版权所有: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