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工作 > 培养方案 > 正文

经济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0版)

来源: 发表时间:2020-09-09 07:12:09字体大小:

一、专业简介

经济学专业是山东政法学院为适应山东省乃至全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类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立的,是山东政法学院特色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自2014年开始拥有经济学双学位。

经济学专业是经济类专业中最具综合性特色的专业,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专业课程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知识领域,致力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经济学理论功底和数据处理能力,懂经济、通法律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培养模式方面,该专业注重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培养,强调知识结构的广度、深度和合理性;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专门的经济管理实验室模拟实训和校外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结合丰富的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经济活动和实践锻炼的机会。

二、培养目标

经济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经济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能够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经济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研究、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具有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素质。

2.牢固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技能;掌握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指标的内在联系;理解经济学理论的内涵、发展演进、学派差异及争论重点;熟悉经济学理论运用的市场环境、政策依据和政策效果;了解经济学理论发展前沿和实践发展现状。

3.熟练掌握 1 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比较完善的数学知识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能够运用数学方法理解和分析经济问题;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 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处理、模型设计、研究分析和论文写作。

4.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宽广的知识面,熟悉人文学科、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5.具有较强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具有将专业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利用创造性思维开展科学研究和创业就业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6.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持续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学制、学时与学分

学制:按照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为 3 至 8 年。

总学时:2448 学时。

总学分:160 学分。其中,必修课 118 学分(通识必修课 39 学分,专业必修课 64 学分,实践必修课 15 学分),选修课 39 学分(通识选修课 12 学分,专业选修课 19 学分,实践选修课8学分),素质拓展 3 学分。

五、授予学位

按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应用经济学。

学位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发展经济学。学位课程学分绩点应当达到 2.0,方可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专业核心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经济思想史、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中级微观经济学(3 学分)。

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微观经济学理论,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及收入分配理论、一般均衡论、社会福利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等。

中级宏观经济学(3 学分)。

该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宏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能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解释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和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

当代中国经济(2 学分)。

该课程主要考察中国经济的现状、中国经济自身的特点和运行规律,以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中国的国情,把握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演变的规律和趋势,了解当代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经济体制和制度变迁、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二元结构、对外开放问题、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等。

经济思想史(2 学分)。

该课程全面介绍经济思想史上主要流派的形成过程和主要思想,经济学各大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掌握经济思想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的认知视角和分析能力,为解决我国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主要内容包括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等的形成背景、主要原则、代表的阶级利益、存在的合理性等。

国际经济学(3 学分)。

该课程包括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两部分。国际贸易部分主要阐明贸易基础、贸易条件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政策和全球贸易体制的演化;国际金融部分包括汇率理论与制度、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与政策、国际货币体系以及跨国公司理论。

产业经济学(3 学分)。

该课程主要探讨产业内部各企业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 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主要研究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企业组织的结构变化。

发展经济学 (3 学分)。

该课程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及其原因、经济发展的目标、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指标体系、摆脱贫困的路径、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经济发展的要素和环境、经济发展的政策等。

七、教学进程表及其它(见附件)

 

电话:0531-88599763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解放东路63号 邮编:250014
版权所有: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